202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申报书
202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
申报书
成 果 名 称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聂忠星、郭海玲、郭香珍、胡进、任潇金、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山西晋宝绿珍集团有限公司
教 育 类 别 R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
成 果 来 源 R中职教育 □高职专科教育
□高职本科教育 □其他
专 业 类 别 旅游服务类
成 果 类 别 □立德树人 □专业建设 □三教改革
R育人模式 □管理创新 □校企合作
□育训并举 □质量评价 □综合改革
□教师培养培训
推 荐 单 位 R中职学校□高职专科学校□高职本科学校
□普通高校□研究机构□委员会□其他
单位名称(盖章)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 果 代 码
推 荐 时 间 2023 年 8 月 5 日
山西省教育厅 制
承诺书
本人申报202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郑重承诺:
1. 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 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 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
2023年8月5日
一、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
获 奖 年 月 |
所获奖项名称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
2022年9月 |
山西省第十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式热菜赛项 |
一等奖 |
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 |
||
2022年9月 |
山西省第十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西式面点赛项 |
一等奖 |
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 |
||
2023年2月 |
山西省第十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冷拼雕刻赛项 |
一等奖 |
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 |
||
2023年2月 |
山西省第十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西式面点赛项 |
一等奖 |
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 |
||
成果 起止时间 |
起始:2019年12月 完成:2021年6月 |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 |
2020年2月 |
||
1. 成果简介(不多于1000字) (一)理论成果 1、2020年9月,重新编制了《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模仿、实操、生产、销售”的人才培养模式。 2、郭海玲老师在产教融合新背景下,在《善天下》2020年第8期发表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文献综述。 3、胡进老师根据我校产教融合实际情况,撰写的论文《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中国周刊》2020第四期发表。 4、任潇金老师撰写《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营销结合改革探究》。 (二)实践成果 1、构建“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 2、确立“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操作流程; 3、“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和教材的重组; 4、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成; 5、“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6、创建“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三)社会影响 1、教学质量方面:教师能从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课程即课堂教学设计,内容更为实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吸引学生参与。 2、教师业务水平方面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中餐烹饪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整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先后修订完成了十门专业技能课的课程标准。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泽菜》,《晋城面食》等两本特色校本教材。 3、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面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施“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加强,积极性提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增加,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实。专业技能方向得到了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明显提高。 4、实训室功能方面 不断完善实训室的条件,是教学实践走上了良好的循环之路,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企业充分结合的环境,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 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达到学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为社会培养适应技能人才。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生产环境,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真切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精髓,更有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
2.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不多于1000字)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种大背景下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和生产过程相融合,还要和经营过程相融合,通过学生参与学子公司的经营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构建“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烹饪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以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教学形式。 参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恰逢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建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针对中餐烹饪教师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方案,完成校内实训基地配套设备的配备,建立中餐烹饪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美点吧,利用校工会为每位教职员工过生日,送蛋糕的良机,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实训基地的操作规程完全,按企业真实操作进行,真正实现专业教师,企业顾问双肩挑,教师“亦师亦商”双岗位,学生“亦学亦工”双角色。教学经营双融合的校企多点对接,解决教师企业实践和学生与岗位对接两个难题,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通过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美点吧所有岗位实操的二年级学生,进入师生食堂和校外实训基地(山西晋宝绿珍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经营性岗位轮换,以教师演示过程的菜点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促进学生对菜点的消化和吸收,并鼓励和带动学生创新菜点来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采用小组6至8人为单位进行,将岗位技能,课程按原料为主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或项目,在教师指导下按企业生产要求与标准,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生产任务。并将制作的菜肴和点心在校内向全体师生销售。 | |||||
3. 创新点(不多于1000字) (一)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从微观层面探讨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探讨产教融合政策的实施。 (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种大背景下本课题认为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和生产过程相融合,还要和经营过程相融合,注重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造德技双修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积累,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养成。 ②“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中餐烹饪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美点吧和食堂为窗口,为该专业师生提供技能训练与展示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建立公平评价环境,让学生更接受更多的赞美,批评与鼓励,从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锻炼良好的心态。 ③“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技能学习+训练强化+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对接市场循环体验,同时达到学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为社会培养适应技能人才。 ④“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一体化实训室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建设,中餐,烘焙,雕刻、面点、裱花等实训室分类明确,实训基地的操作规程完全按企业真实操作进行,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生产环境,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真切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精髓,更有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⑤“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文化课的基础地位,坚持文化课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文化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工具,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
4. 推广应用效果(不多于1000字) (一)教学质量方面, 我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施“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烹饪基本功训练,原料加工技术,中式烹调技术,中式面点技术等几门专业课程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通过学生考核,企业专家考评,行业专家考评,以上四门课程被评选为学校一级课程。教师课前充分准备,课后积极听取建议和意见,做到精益求精,大家各抒己见,讲出了自己的看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而授课的老师心态很好,能虚心接受各方建议,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大部分教师能从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课程即课堂教学设计,内容更为实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学生课堂反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及学习效果,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的教育。 (二)教师业务水平方面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中餐烹饪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整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突出教师在教学、指导、组织、管理中的职能,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先后修订完成了十门专业技能课的课程标准,为课程教学实施建议提供了依据,为配合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提供了依据,为配合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开发了《中式面点》《中式热菜》、《烘焙》,《烹饪基本功训练》等四本品牌课(包括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泽菜》,《晋城面食》等两本特色校本教材。 (三)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面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施“模仿、实操、生产、销售”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加强,积极性提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增加,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实。专业技能方向得到了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年来,毕业生技能考证通过率达到97%,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升学率达100%。学生参加省市技能比赛,近两年获得省级一等奖5个,省级二等奖16个,三等奖6个,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 学校与山西晋宝绿珍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两年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达100多名,成为企业的服务、技术、管理的中坚力量,普遍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其中1人当上了副店长,9人当上了主任,管理酒店的领班,服务等七个岗位的工作,30人从学徒变成师傅,带上了徒弟,近20人2-3月就当上了领班。学生在岗稳定率95%以上,引& |